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|99久热海外精品视频|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|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久|91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|国产日韩AV大片一区二区|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遮挡|日韩免费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

“草帽大學”的劉笑又笑了

2020-04-14 18:59:01來源:中國農網(wǎng)

  盛夏,正午的烈日炙烤著呂梁山的呂梁柳林縣。

  柳林縣是個旱作農業(yè)縣。“今年格外旱,1月份到現(xiàn)在只有70毫米的降雨量。”劉笑說。駕車行駛在呂梁山上,山路兩旁的玉米田已顯出零星的枯葉。

  “記住這些玉米田的樣子,一會的場景會讓你們驚訝。”他賣了個關子。車至山頂,20畝的大田里瓜蒂連著西瓜,綠意盎然,叫人意想不到。更讓人想不到的是,眼前這個滔滔不絕講解自己研究的旱作技術的劉笑,剛經(jīng)歷了兩年的抑郁。

  欣慰的是,這個村民稱贊為農業(yè)“活字典”的人重又“活”過來了。今年56歲的劉笑,是個地道的農民,多年鉆研抗旱技術,擁有多項技術專利。曾獲得過“首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”、“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。

  與地膜結緣,他笑了

  熟悉劉笑的人說,他是個多磨難的人,不怎么愛笑。

  劉笑出生在干旱缺雨的柳林縣三交鎮(zhèn)坪上村。有雨吃飽飯,無雨餓肚子。家里12個孩子,餓死9個,剩下兩個半,小時因患雞胸結核病無錢救治,落下個駝背殘疾,他稱自己是半個人。

  劉笑在講解西瓜旱作技術

  因為殘疾,高中畢業(yè)后的他無法當兵。寫了4年小說,只字未能發(fā)表,也與作家無緣。二十歲,煤油燈孵雞、養(yǎng)雞,遇上了罕見的瘟疫,血本無歸。二十一歲,養(yǎng)兔、養(yǎng)豬,因天旱草料難繼,半途而輟。之后,種蘑菇、栽天麻,沒有技術,又竹籃打水。

  “8年13次嘗試也沒能成功。”他說,到頭來還是回到最不想干的事。為啥不想干呢?他說,“十年九旱,打不下糧食。”

  1983年前后,劉笑分到了1畝2分地。怎么種地才不挨餓?靠技術。他從郵局里偷出農業(yè)報紙,從上面了解到地膜覆蓋技術。此時,恰逢縣里推行地膜,真應了“瞌睡時給了個枕頭”,他從別人那里要了半捆地膜,借了6塊錢買了西瓜種子,開始嘗試。

  “好兄弟,你不要窮折騰。”家人的好心勸阻迎面而來。劉笑只能把地里的西瓜當成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
  挨過最旱的時候,西瓜苗從地膜下長出,劉笑看到了希望。3個月后,西瓜成熟。他記得清楚,“1斤1塊錢,賣了1600塊錢。”

  拿著這沓錢,劉笑跑到黃河邊,沾著淚水數(shù)了三遍。抹掉眼淚,他暢快地笑了許久。

  有了技術發(fā)明,精神挺直了

   劉笑說,地膜救了他的命。也因為地膜,他相信了,技術能夠換來效益。自此,他思考種地的方式和角度變了。

  “旱地農業(yè)要琢磨莊稼的用水規(guī)律和降雨規(guī)律,要學會抗旱的節(jié)水技術,下雨的時候保存下來,沒雨的時候用。”他說。

   著規(guī)律,摸索著技術,劉笑發(fā)明了“旱地水作物全封閉種植方法”和與之配套的“旱地保水柔性膜體結構材料”,并給它起了個俗名“氣死天”。這項技術后來獲得了國家專利。

  這一年,他把技術試驗在了承包來的4畝灘地上。全部用地膜覆蓋種了西瓜,大獲成功,收入超了6000元。

  這一年,劉笑把之前父母起的名字“劉富旺”改為“劉笑”,意在鼓勵自己要笑對人生。但接下來的幾年,現(xiàn)實沒能讓他笑出來。

  承包下薛村鎮(zhèn)陽圪達山頭打算大干一場時,連續(xù)幾年干旱,莊稼欠收,劉笑欠下60萬元外債。“持續(xù)干旱已經(jīng)超出了以前研究的年降水400毫米以上的治旱技術。”

  有了之前的技術底子,劉笑繼續(xù)琢磨著旱作技術的提升。“1膜2溝3壟4行”,他把改進后的節(jié)水技術成為“旱井加W膜蓋集雨節(jié)水高效種植模式”。之后,這一技術被山西省農業(yè)部門列為十大重點推廣技術之首。

  隨著技術被廣泛應用,劉笑也走出小山村。一年20次去了太行山上的高平市石末鄉(xiāng),幫助這個鄉(xiāng)近千畝西瓜、西紅柿、三纓椒取得了畝均1500元的收入。西渡黃河,用兩年時間在延安完成了上千畝旱地節(jié)水農業(yè)的示范面積。他還遠赴吉林、甘肅、河南省推廣抗旱技術。

  1996年開始,劉笑很忙,但卻是笑的最多的時候。他先后被評為“首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”,獲得了“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,成為十五大黨代表,滿載了省市縣給予的各種獎勵。

  技術專利、榮譽加身,印證了劉笑把最不想干的干成了最出色。他笑著說:“背挺不直了,精神要挺直。”

  “草帽大學”讓他重新“活”過來

  挫折總是不期而遇,劉笑發(fā)明的農業(yè)抗旱技術遭遇了墻里開花墻外香。省外大面積推廣,省內卻緩慢維艱,種地勞力流失、農產(chǎn)品賣難的重重壓力下,技術推廣幾近停滯,他抑郁了兩年。

  “方向在哪里?自我價值在哪里?”適逢總書記視察山西提出了發(fā)展有機旱作農業(yè),山西農業(yè)開始向有機旱作發(fā)力。四鄰八村的村民一次次地叩門請教最終叩開了劉笑的心結。

  走出家門,站在呂梁山垣,他著手做了兩件事。一件事是,建了個抗旱經(jīng)驗和農業(yè)農機技術推廣的微信群,命名為“草帽大學”。建群不久,入群學習的農民就達到了上限500人。讓他始料未及的是,微信群吸引了浙江大學教授的加入。

  另一件事是,建立了柳林縣薛村鎮(zhèn)薛王山村前垣千畝旱作農業(yè)基地,并得到縣鄉(xiāng)政府的扶持,舉行了山地西瓜、西紅柿有機種植基地暨啟動儀式。讓旱作農業(yè)技術和山地無公害農產(chǎn)品成為了柳林的農業(yè)方向,家喻戶曉。旱作農業(yè)示范田面積達到2000畝。

  白天,帶著刻有“草帽大學”字樣的草帽,頂著烈日,劉笑在山垣田間忙碌奔走。夜晚,在微信群里,他與村民交流互動,從種植到產(chǎn)品,講授旱作技術、綠色生產(chǎn)。

  村民們發(fā)現(xiàn),劉笑又回來了。通過微信交流,仿佛看到他又笑了。